东方旅游在线 www.east-trip.com
青岛旅游


    
    海滨城市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         ;           ;             
    酒店预订:;   ; ; ; ;
------------------------------------------------------------------------------------------------------------------------

[主要景点]:
滨海步行道
   西起团岛环路,东至石老人,全长约36.9公里。滨海步行道将我市栈桥公园、海军博物馆、小青岛公园、鲁迅公园、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石老人海水浴场等主要旅游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景画廊。

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为开放式景点,分为南北两部分,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成为青岛新的标志性旅游景观。

栈桥公园
    栈桥公园为开放式景点,是百年青岛的标志

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以独特的红礁石和优雅的环境取胜,是青岛海滨风景区著名景点之一。
地址:琴屿路1号

音乐广场  
   
    是国内最大的音乐休闲广场之一,由树阵区、偏心广场及软雕塑区、椭圆广场区、音乐观海台及地下购物商场组成。中心建有软体雕塑“音乐之帆”,帆下设仿真钢琴,供游人弹奏娱乐。

汇泉广场
    新改建的汇泉广场被誉为青岛的“城市会客厅”,置身全新的汇泉广场,可以感受到整个广场展现出大气、现代、浪漫、精致的迷人气息。

第一海水浴场
    位于汇泉湾,浴场沙平面广,无暗礁隐壑及旋涡,沙滩长约580米。高峰时,每天可接纳25-30万人入浴,最高时日接待量曾达35万人次。

海军博物馆
海军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历史的军事博物馆。设室内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地址:莱阳路8号
门票价格:旺季:30元 淡季:20元

迎宾馆(德式官邸旧址)
   建于1905-1908年,始为德国侵占青岛时胶澳德国总督官邸,后为青岛历届行政官邸,德式建筑,是青岛著名标志性建筑之一。
门票:旺季:15元 淡季:10元
地址:青岛市龙山路26号

-----------------------------------------------------------------------------------------------

青岛八大关别墅群:
   八大关,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是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
 
    “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汇聚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在这片区域中,有200多栋建筑.
 
   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1914),绝大部分兴建于1930年代。此处与通常的中国城市风貌大异其趣,到处是大片的草坪,行人稀少。此区的居民中有不少是退休的党政军官员。
   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
  八大关地区背山面海,树木茂密,在德国占领时期为狩猎区。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花石楼则位于八大关太平角的第二海滨浴场,最初是德国总督的夏季狩猎别墅,建于1906年,中世纪城堡式样。
   清朝末年,此地隶属于即墨仁化乡文峰社的地界,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后,将此地划为德人居住区。
   1931年——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将荣成路以东,北到湛山大路、南到太平湾的近千亩区域规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要求建筑密度必须在50%以下,保护绿地,以及必须采用透空围墙等等。
 
    参与八大关建设的外国建筑师来自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国家,带来了众多国家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实践。以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艺术创造更是难能可贵。他们受过西方建筑思潮的熏陶,已能娴熟地融汇各种建筑语言,完成有个性的艺术设计。八大关街区标志着中国建筑师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标志着青岛的建筑艺术已经摆脱了单一的殖民地色彩,成为中国文化吸纳域外文明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举凡古希腊式、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园风式、新艺术风格式、折衷主义式、国际式等建筑风格,在八大关的建筑中皆有所见。这些建筑整体上的协调性处理得恰到好处,细部上的表现精彩纷呈,那些爱奥尼、多利克、科林斯石柱远追2000年前的罗马遗风,哥特式尖顶呈现了简洁与深奥的精神感召力,诸多有着精巧构思的露台、老虎窗和拱廊、挑台等无不风韵卓然,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大量运用的半木构装饰亦韵味独具,有拜占庭味道的山花和拱门隐含着伊斯兰文化的影子,“摩登”建筑表现了全新的建筑思维,当然还有中国建筑元素和营造法式的闪现。有形与无形之间,更多则是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交汇与对话。
   花石楼(1930年,黄海路18号)是一座海上地标,由中国建筑师刘耀宸、王云飞、方信懋、王义朋等设计,显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其古堡式风格中又包含了古罗马、哥特式等多种建筑艺术元素,内部装饰上则有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痕迹。约翰·高尔斯登别墅(1932年,山海关路1号)由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设计,整体上呈现出文艺复兴晚期风格,既传达了古典建筑所特有的庄严之美,亦弥漫着一种优雅的浪漫气息。积善堂别墅(1941年,太平角一路1号)出自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准会员怕马及其合伙人丹拿所创办的“怕马与丹拿公司”,为英国田园式别墅,呈现坚固与灵动相结合的美感。英国总领事官邸旧址(1941年,太平角一路9号)更是一处地道的乡村别墅,张新斋设计,这是中国建筑师在八大关移植西洋别墅样式的成功之作,欧洲大陆源自中世纪的田园住宅模式得以成功转述。东海饭店(1936年,汇泉路7号)则是中国“摩登派”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犹如停泊在海边的一艘巨型战舰,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艺术风范。
 
    八大关街区道路的最大特色表现在行道树上。路旁栽植了各具特色、绝不雷同的品种树木,大多是珍稀树种,在山海关路,是法桐;在居庸关路,是银杏;在临淮关路,是龙柏;在正阳关路,是紫薇,在嘉峪关路,是五角枫;在韶关路,是碧桃;在宁武关路,是海棠和枫树;在紫荆关路,是雪松。花树缤纷,四季轮回,于是就有了些“看花辨时,闻香识路”的味道;同时,路路之间,顺应地势,开辟了数十处大大小小的公共园林,形成一种自由的环境空间,产生了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奠定了“海上花园”的基调。
 
  八大关别墅曾经为一些著名人物所拥有,如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和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和北平市市长何思源,民国青岛市市长和山东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原北京大学教授吴云巢,原山东大学教授周钟岐,民族实业家周志俊,俄国航海专家霍梅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等,诞生于青岛的著名音乐家谭淑真设计的别墅至今保留。
   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曾下榻八大关别墅,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等亦曾在此居住。
   新中国成立以后,八大关别墅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重要场所,毛泽东也光临过八大关,在此畅游大海。1957年夏天在青岛居住期间,毛泽东在第二海水浴场的红亭内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曾下榻山海关路9号。山海关路17号因为有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6位元帅的下榻而被称为“元帅楼”。
 
    1958年,第一次全国规划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八大关疗养区被当做一个范例,在梁思成先生主持编纂的中国建筑学会专题讨论会报告《青岛》中对此有专门分析。先后有数百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此疗养,进行研究和创作,其中包括李四光、郭沫若、茅盾、曹禺、孙犁、刘海粟等科学与文化巨匠。
 
   八大关外交领事文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成为外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的驻扎地,挪威领事馆、芬兰领事馆及比利时领事馆在此设置,丹麦驻青岛领事赵亨生、英国驻青岛总领事高贺禄、法国驻青岛代理领事阿尔宾斯基及副领事巴贝纳等人在此拥有别墅,德国领事馆和美国总领事署也曾使用过八大关别墅,其中英国总领事官邸旧址、丹麦领事官邸旧址以及德美两国领事馆使用过的别墅均是八大关建筑的代表之作。

    影视摄制基地:20世纪30年代,由洪深编剧、胡蝶主演的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劫后桃花》在汇泉路22号别墅拍摄;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二马》在今太平角一路9号别墅拍摄;居庸关路14号别墅还因为拍摄过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而获得“宋家花园”之雅称;另有《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电影和电视剧也是在此拍摄的。据统计,有近百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摄取过自然风光和建筑内景,现在很多歌手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

崂山
-----------------------------------------------------------------------------------
      背景阅读



东方旅游在线:中国旅游导航网站 英文域名:www.east-trip.com, www.cn3399.com;中文域名:“东方旅游在线.中国”